一、地理环境和气候
柬埔寨全名柬埔寨王国(Kingdom of Cambodia),通称柬埔寨,旧称高棉,位于中南半岛,西部及西北部与泰国接壤,东北部与老挝交界,东部及东南部与越南毗邻,南部则面向暹罗湾。柬埔寨领土为碟状盆地,三面被丘陵与山脉环绕,中部为广阔而富庶的平原,占全国面积四分之三以上。境内有湄公河和东南亚最大的淡水湖-洞里萨湖(又称金边湖),首都金边。柬埔寨是东南亚国家联盟成员国,经济以农业为主,工业基础薄弱贫,是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之一。
地理环境及气候:柬埔寨位于中南半岛西南部,占地181,035平方公里,20%为农业用地。全国最南端至西边区域地处热带区域,北方以扁担山脉与泰国柯叻交界,东边的腊塔纳基里台地和Chhlong高地与越南中央高地相邻。西边是狭窄的海岸平原:面对暹逻湾的西哈努克海。扁担山脉在洞里萨流域北边,由泰国的柯叻台地南部陡峭悬崖构成,是泰国和柬埔寨国界。
柬埔寨属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9—30℃,5—10月为雨季,11月—次年4月为旱季,受地形和季风影响,各地降水量差异较大,象山南端可达5400毫米,金边以东约1000毫米。
二、自然资源
柬埔寨矿藏主要有金、磷酸盐、宝石和石油,还有少量铁、煤。林业、渔业、果木资源丰富。盛产贵重的柚木、铁木、紫檀、黑檀、白卯等热带林木,并有多种竹类。森林覆盖率61.4%,主要分布在东、北和西部山区。木材储量约11亿多立方米。洞里萨湖是东南亚最大的天然淡水渔场,素有“鱼湖”之称。西南沿海也是重要渔场,多产鱼虾。
▲洞里萨湖
三、国家人口
柬埔寨有20多个民族,其中高棉族为主体民族,占总人口的80%,还有占族、普农族、老族、泰族和斯丁族等少数民族。2018年末柬埔寨人口1625万,其中在柬的华人约100万。人口的地域分布很不平衡,居民主要集中在中部平原地区。金边及其周围经济比较发达的省份人口最稠密,金边人口约200余万。
1995 年以来柬埔寨人口增长率在1.5%~3.0%范围,15岁以下人口占比为 32.2%,人口结构偏年轻。预计2025 年全国人口将达到1800万人。
▲柬埔寨街头 ▲柬埔寨街头
四、国家象征
柬埔寨国旗以红、蓝及白色为主色,正中间白色殿堂为吴哥窟,被红及蓝条包围着(线条比例 1:2:1)红色代表民族,白色代表佛教,蓝色象征王室,符合柬国的国家铭言“民族、宗教、国王”。
▲柬埔寨国旗 ▲柬埔寨国徽
五、政治体制
宪法规定,柬埔寨的国体是君主立宪制,实行自由民主制和自由市场经济,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国王是终身制国家元首、武装力量最高统帅、国家统一和永存的象征,有权宣布大赦,在首相建议并征得国会主席同意后有权解散国会。国王因故不能理政或不在国内期间由参议院主席代理国家元首职务。国王去世后由首相、佛教两派僧王、参议院和国会正副主席共9人组成的王位委员会在七日内从安东、诺罗敦和西索瓦三支王族后裔中遴选产生新国王。国会是柬埔寨国家最高权力机构和立法机构,每届任期5年。现任国王为2004年10月29日即位的诺罗敦•西哈莫尼。首相、人民党副主席洪森。柬埔寨主要政党为人民党、奉新比克党等,柬埔寨原主要政党之一救国党于2017年被解散。人民党长期全面掌控立法、司法、行政权力,自洪森首相执政以来,关注民生、大力发展经济,使国内政局持续保持稳定,社会治安状况良好。
六、经济体制
柬埔寨是传统农业国,贫困人口占总人口28%。柬政府实行对外开放的自由市场经济,推行经济私有化和贸易自由化,把发展经济、消除贫困作为首要任务。把农业、加工业、旅游业、 基础设施建设及人才培训作为优先发展领域,推进行政、财经、军队和司法等改革,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改善投资环境,取得一定成效。
柬埔寨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基础设施、教育、医疗、农业等发展起点较低,整个国家的经济实力较弱。以现价美元计算,2018年柬埔寨的GDP总额为239亿美元,增长率为7.3%,人均GDP约1460美元。以世界银行公布的2010年不变价计算,其2018年的GDP总额为195亿美元,人均GDP约为1200美元,经济发展水平大致相当于中国的1994~1995年左右。在洪森政府的领导下,柬埔寨保持着稳定的政治经济环境,积极融入区域、次区域合作,重点参与区域连通计划的软硬设施建设,加大吸引投资特别是私人领域参与国家建设,通过“四驾马车”(农业、以纺织和建筑为主导的工业、旅游业和外国直接投资)拉动经济稳步发展。2010年以后,柬埔寨经济增速连续多年达到或超过7%,增长势头良好,预计2019年经济增长依然会保持在7%左右。以人均GDP水平为依据,世界银行宣布从2016年7月1日起,柬埔寨正式脱离最不发达国家(LDC),进入中等偏下收入国家行列。
▲注:数据来源于世界银行数据库
▲注:数据来源于世界银行数据库
七、政治社会环境
柬埔寨实施民主管理制度,国内政治稳定对外资及内资基本给予同等待遇已获批准的投资项目政府不对其产品和价格进行管制国内政治环境:实行君主立宪制,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权分立。国家立法机构为两院制,由国会和参议院构成。自洪森首相执政以来,关注民主,大力发展经济,使国内政局持续保持稳定,社会治安状况良好。柬埔寨国民90%以上奉行佛教,民风淳朴、性情温和。
柬埔寨经历了上世纪70、80年代20多年的战争、内乱和动荡,1993年柬埔寨恢复君主立宪制度后,实行多党制,立法、司法和行政三权分立的国家治理体系,目前已成为政局稳定、社会秩序良好、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新兴发展中国家。本届(第五届)王国政府成立于2013年7月,洪森为首相,共设立内阁事务部、内政部、国防部、外交与国际合作部、财经部、农林渔业部、农村发展部、商业部、工业与手工业部、矿产能源部等28个部和1个国务秘书处。
本届王国政府实行致力于推进“四角战略”,着力实施《政府行动计划》,打击贪污腐败,推进司法及法律体系改革、行政事务改革(包括分散行政权和地方分权)、军队改革(尤其是裁军计划)等四个相互联系方面的改革,以提高社会、行政管理效率,保证社会经济公平、公正、可持续发展,维护国内和平稳定的政治环境。自洪森首相执政以来,关注民生、大力发展经济,使国内政局持续保持稳定,社会治安状况良好。
柬埔寨以鼓励外商投资为基本思路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根据《投资法》的规定,除柬埔寨王国宪法有关土地所有权规定外,所有的投资者,不分国籍和种族,在法律上一律平等,外国直接投资在其他方面均可享有国民待遇;王国政府不实行损害投资者利益的国有化政策;对已获批准的项目,王国政府不对其产品价格和服务价格进行管制;可供投资的领域也十分广泛。现行《投资法》还规定,获得最终注册证书的投资者可享受各种优惠政策。洪森总理也在多个国际会议活动中表示柬埔寨欢迎全世界所有国家来柬投资,如通过提供无偿援助、通过提供优惠贷款,以及通过鼓励投资来柬投资,在柬埔寨投资兴业等。
同时,柬埔寨还致力于发展投资便利化服务。2005年柬埔寨政府在柬埔寨发展理事会,下设立柬埔寨经济特区委员会,促进经济特区的建设。在该经济特区委员会的管理下,经批准的各经济特区内设管委会,对区内投资者提供从投资项目注册到常规的出口许可等一站式服务;《2015-2025工业发展计划》提出要继续加强管理机构运作的行政能力,和精简管理机构的体制架构,通过加强单一窗口服务机制和产业政策执行机制支持工业发展,促进贸易便利化和改善投资、商业环境;《四角战略》也围绕加强公共和公司治理、提高贸易便利化和改善投资环境做了明确规定,要执行经济一体化政策,使柬埔寨融入地区和世界经济;为企业发展健全法律框架,包括法律、法规和机构能力建设,以便利商务、贸易和私人投资,特别是在私人与公共部门之间建立起公平竞争、透明化和高信誉度的伙伴关系。
八、国际政治环境
柬埔寨是中国的友好近邻,中柬两国有着传统的友谊,历史上没有发生过主权争端和民族矛盾,长期以来,中国几代领导人与西哈努克亲王的友好交往不断增进了两国人民的深厚友谊。近年来,柬埔寨积极参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中柬合作更加紧密,效果更加凸显。柬埔寨王国期待中国企业投资,给予中国公民入柬部分免签、电子签和落地签的签证便利。柬埔寨宪法规定奉行永久中立和不结盟政策,与邻国及世界其他各国和平共处,不侵略任何国家,或直接或间接干涉任何其他国家内政,在互利基础上解决全部问题,国际关系稳定。主张相互尊重国家主权,通过和平谈判解决与邻国的边界问题及国与国之间的争端。
▲左图:1970 年 5 月,毛泽东(左)、周恩来(右)与西哈努克亲王(中)在天安门城楼
▲右图:国家主席习近平 2016 年 10 月 13 日在金边同柬埔寨首相洪森举行会谈
迄今,柬埔寨已与107个国家建交。1999年柬埔寨正式加入东盟,以东盟为依托,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西方发达国家和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表2-1为已接受柬埔寨为成员的国际组织。此外,柬埔寨还是世界粮农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刑警组织、联合国贸易和发展大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世界卫生组织等组织的成员国。
表2-1 柬埔寨已加入的主要国际组织
▲来源:柬埔寨外交与国际合作部
九、社会市场环境
(1)处于发展起步阶段,处处充满商机
工业园区作为实现工业化、推进城市化的载体,在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柬埔寨工业被视为推动柬国内经济发展的支柱之一,但基础薄弱,门类单调。1991年底实行自由市场经济以来,国营企业普遍被国内外私商租赁经营。工业领域为50万名柬国国民创造就业机会。2015年共有160家工业企业在工业与手工业部注册,企业总数达到1450家,共创造85.95万个就业岗位,工业总产值达到88.73亿美元。其中,制衣制鞋业新增72个项目,企业数量达到1007家,同比增长10%,创造75.42万个就业岗位,同比增长10.4%,出口额达到71.7亿美元,同比增长18%。欧盟仍是柬制衣制鞋业最重要的出口市场,全年柬对欧盟出口总额达32.7亿美元,增长39%,占比达到45.6%;
基础设施投资倍增。全年柬政府共批准建筑项目2305个,同比增长17.6%,其中大型项目184个,建筑面积768.6万平方米,增长18.98%;投资总额33.38亿美元,增长33.14%,逆转了上年投资下降10%的局面;共创造20.83-25.15万个就业机会。国外投资商主要来自韩国、中国、马来西亚和越南,建设地点主要位于首都金边市、暹粒省和西哈努克省。
贡布中柬(泰文隆)工业经济特区主要以柬埔寨城市工业化过程发展中需要的建材进行功能定位,极大满足了柬埔寨国内相关需求,为柬埔寨基础建设提供保障,发展前景远大。
柬埔寨是一个蕴含无限商机的新兴国家,劳动力资源丰富,成本较低,最低工资标准182美元。自洪森总理执政以来,国内政局稳定,大力发展经济,所有行业都对外开放,鼓励外商投资。2004年,柬埔寨加入了WTO,是世界上经济自由度最高的国家之一,柬埔寨还可享受欧美等发达国家给予的特殊贸易优惠政策及额外的关税减免优惠。
(2)市场高度自由化
根据2006年度美国传统基金会报告,柬埔寨的经济自由度指数排名在亚洲32国中列第9名,在东盟十国中仅次于新加坡。
(3)市场需求量大
经过对柬埔寨主要城市、地区的考察,对当地市场建材(尤其是水泥、建筑钢材、玻璃等)的调研,对供、销的价格、品种比较分析,柬埔寨工业底子薄,建筑材料不能自给,交通道路、城市建筑及民间楼舍居住条件较差,要完全有一个大的好转,需要多年的努力,是一个纯粹的发展中国家,在亚洲地区也算比较落后,柬埔寨对建材产品有巨大需求。
十、外商投资的政策环境
柬埔寨不实行外汇管制,允许外汇资金自由出入,美元在市场上可自由流通,大部分行业都对外国投资者开放,是世界上经济自由度最高的国家之一。根据美国传统基金会“2009年度经济自由度指数”,柬埔寨在亚太地区41个国家中排名第21。柬埔寨在财政自由度和政府规模方面得分明显,在金融自由度方面也有一定得分。由于所得税和企业税较低,柬埔寨整体税负较低。行政审批手续便捷, 可以个人,合伙,公司等不同商业组织形式注册,不受国籍限制,注册资本低,审批流程便捷,周期短。
柬埔寨政府鼓励外商投资,并出台了一系列法规,同投资商建立了定期磋商和对话机制。2015年,全国投资总额达到46.44亿美元,同比增长18%,其中,国内投资32.17亿美元,占总投资额的69.3%,外国直接投资14.73亿美元,占30.7%。其中,中国以8.65亿美元对柬投资额,高居柬外资来源国首位,占柬投资总额的18.62%,比其它所有国家对柬投资额总和多6.5%。
1994年,柬国会通过投资法,根据柬埔寨投资法的有关规定:除柬埔寨王国宪法中有关土地所有权规定外,所有的投资者,不分国籍和种族,在法律上一律平等;王国政府不实行损害投资者利益的国有化政策;对已获批准的项目,王国政府不对其产品价格和服务价格进行管制。柬埔寨劳动力资源丰富而廉价,在东南亚市场都极具竞争力。柬埔寨劳动力人口达750万,且年增长率为2.7%,每年新增劳动力超过20万。
十一、法律保障
实行的《柬埔寨王国投资法》,保护投资者在柬投资利益成立专门机构,简化投资商办理产品进出口手续。
十二、贸易环境
没有任何的贸易壁垒和反倾销,柬埔寨产地的产品可以零关税进入欧盟市场和以普惠关税进入美日市场,柬埔寨产地的产品可以零关税进入东盟10+6大市场,柬埔寨于2004年加入WTO。作为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之一,柬埔寨尚未遭遇发达国家“双反”等贸易壁垒阻碍,且可享受欧美等发达国家给予的特殊贸易优惠政策及额外的关税减免优惠。
2011年1月1日,欧盟宣布启动新普惠制,继续对柬埔寨等49个最不发达国家产品给予最优惠待遇。且欧盟新的普惠制向柬埔寨再度放宽了条例,其中最主要的条件,为欧盟不再限制布料的来源,允许在柬埔寨等国家生产的成衣产品可使用任何国家产制之布料,即可享受免关税优惠进入欧盟市场。作为东盟成员国,柬埔寨已加入了十个国家近6亿人口的市场。而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全面建成,为中国企业走进东盟国家提供了战略性机遇。另外东盟即将与韩国、日本、印度、新西兰、澳大利亚建立自贸区,投资柬埔寨,企业将同时拥有东盟10+6零关税的大市场。
十三、土地政策
可以长期租赁土地,期限最长99年,期满可以申请续租,投资者对项目土地上的不动产和个人财产依法拥有所有权。
十四、特区生产生活环境
该项目建设获得国家和福建省人民政府的支持和认可,入园企业可获得如下优惠条件:
①申请国家“走出去”专项资金支持;
②各省市“走出去”专项引导资金;
③国家信贷保险公司可提供企业经营风险保险,降低企业经营风险。
贡布中柬(泰文隆)工业经济特区因区位及选址优势,项目地租比其它同类型的工业园区更有优势。所以部分相关配套企业会因地价、政府相关优惠政策等因素考虑入驻贡布中柬(泰文隆)工业经济特区。物流园区“一园两区”功能布局规划,大大提升了贡布中柬(泰文隆)工业经济特区对投资者的吸引,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为了保证投入产出链条的有效链接,从生产资料到最终产品的巨额吞吐,企业产品的供、产、销的经济配置都需要物流业的高效配合。完善的园区内部物流、仓储等服务业,以及原料和市场地区与开发区间的物流运输网络对投资者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当前柬埔寨国内外利用产业背景较好,贡布中柬(泰文隆)工业经济特区建设市场需求前景可观,市场潜力较大,充分发挥柬埔寨的区位和资源优势,建设贡布中柬(泰文隆)工业经济特区,打造有竞争力的工业园区,使之成为开放之园、绿色之园、文明之园、和谐之园,对中国尤其是福建省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具有重要示范作用。
目前柬埔寨已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首选地,并在快速形成世界制造业的中心,随着世界制造中心向柬埔寨转移步伐的加快,标准工业厂房和现代物流用房将供不应求,为贡布中柬(泰文隆)工业经济特区的发展带来难得的机遇。